听书文字0069 28城市意象 夏晓秋解读
得到
关于作者
凯文·林奇是一位著名的城市规划学者。他曾就读于耶鲁大学,他的老师是公认的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弗兰克·L·赖特。林奇从耶鲁大学毕业后,就去麻省理工学院当了30年的老师,在那里,他创办了规划系,这个系成了现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。在写这本书的时候,美国的主流规划师都注重城市规划的技术环节,但林奇另辟蹊径,注重起对生活细节的理解。由于林奇对城市规划做出的卓越贡献,1990年,他获得了美国规划协会颁发的“国家规划先驱奖”。
关于本书
在这本《城市意象》中,作者凯文·林奇提出:城市意象,也可以说是城市印象,就是城市在公众眼中具有的形式特征。他在上世纪60年代调研了美国的三个典型城市,发现大多数人通过城市中的标志物、节点、边界、道路和区域这五种要素来形成城市印象。林奇分析了五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,还证明了城市印象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,并且主张建筑师要在设计城市的时候,合理的安排这些要素,创造出符合人感知,满足人需求的城市环境。
核心内容
影响城市印象的五种要素是什么?这些要素是怎样被发现的?清晰的城市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?如何设计具有清晰印象的城市?一、影响城市印象的五种要素是什么作者认为,大多数观察者对城市里的标志物、道路、界面、区域和节点更加敏感。这五种空间要素能帮助人们在大脑中构建起对一个城市的印象。1. 标志物是具体而明确的目标。一座当地的“地标建筑”、 一座富有表现力的雕塑、甚至一个巨幅霓虹灯都可以成为标志物。标志物往往与周边环境有巨大反差,而且在各个方向上都很容易被看到,所以它们能脱颖而出令人印象深刻,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自己的方位。2. “道路”是城市中一切能够走人、跑车、或者经过的通道,包括大街、步行道、公路、铁路、运河等。人们沿着这些通道在城市里运动、停留、观察城市。“道路”通过自身的特征和道路网络的特征两种方式给人留下印象。3. 边界是城市中连续又无法穿越的分割线。边界能产生强烈的领域感,明确的区分两个空间。4. 区域通常被边界包围,跟周边环境明显的隔绝开来。区域内部往往具有一些特征,比如重复出现的建筑样式,或者统一的铺地等。这些特征让人强烈感觉到进入了某个领地。5. 节点往往是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,或去往某处的必经之地,在城市中,节点常常以街角、广场、交通枢纽的形式出现。那里聚集大量人流和活动,人们可以在节点停住脚步、休息放松、与人社交。五种要素在城市里不是孤立存在的,这些要素在空间上相互交错,紧密联系。“区域”里包含着“节点”,“区域”的周边被“边界”包围,“区域”的内部被“道路”贯穿,“标志物”也散落在区域内部。这五种要素穿插组合,既有可能相互衬托,共同形成完整的城市印象;也有可能相互矛盾,让城市印象支离破碎。二、这些要素是怎样被发现的作者在上世纪60年代对波士顿半岛、泽西城和洛杉矶三个典型的美国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。他总结了观察者对三座城市的印象,绘制出了三座城市的印象地图,最终印证了城市印象要素是城市环境在公众眼中所具有的形式特征。三、清晰的城市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1. 人对城市环境的认知,会影响基本的安全感。一座城市如果有清晰的结构和鲜明的个性,就会让人觉得安全、舒适;有安全感作保障,人就会更倾向于在城市中开展更复杂的协作,城市也就有机会承载更加复杂多样的活动,收获更旺盛的活力和表现力。2. 城市环境还能对人的认知产生影响。城市环境里除了建筑、道路、设施以外,还包含另外一部分软性的内容,那就是人活动的经验因素,也就是说以往在类似场景重复发生的事情会成为生活经验,会直接影响此时此刻人的判断。四、如何设计具有清晰印象的城市1. 强化“道路”的设计。作者认为,“道路”是城市中最重要的运动网络,是具有统治地位的城市印象要素。加强对“道路”的设计,能迅速在城市中创造秩序。2. 注重城市印象要素的形态特征,在城市设计中引入形式设计的原则。3. 关注城市的整体感知,如设计具有丰富细节的城市形象,满足多样化的城市环境喜好;或者在设计新的城市片区时,注意保留原有的重要标志物和道路。让城市印象具有一定的延续性。
金句
1. 城市印象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,更重要的是每座城市自身的个性和特征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,城市才能区别于工业产品而存在。如果单纯以现代生活的高效组织为标准,我们的城市恐怕就要千城一面了。2. 设计人员不能任由城市环境自由发展,而需要主动定义城市环境,有意识地设计城市印象。3. 任何一项城市研究,都要兼顾多方面因素,并深入其中某个维度探索,才能帮助我们更透彻的理解城市,塑造更好的城市。
撰稿:夏晓秋
脑图:摩西
转述:成亚